“是是是,太傅所说甚是,哎,想我办理刑狱之事没有几年,所知甚少,怕是辱没了先祖,实在惭愧。”
“今日得太傅指点,实在是生平大兴,今后关于刑狱之事,少不得还要想太傅请教,还望太傅成全。”
“子徒大人,客气了,我其实也是一个门外汉,今日恰逢岂会而已,不知道先祖是何人?”
“太傅,先祖公孙乔,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
“什么?你是说你是子产的后辈?”
要说子产那可是大名鼎鼎,即便是孔子也不得不对子产佩服有加,其实这里边有关于子产也是在历史上很有典故的一个人。
后世很多人以为中国法家的起源是李狸,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等人,实际上,中国法家的先驱者并非这些人。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子国之子,故称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是一个明察秋毫,见微知着的断狱能手。
他精明强干、善于观察,任何细微之事他都能观察得到,因此在判断事物是非曲直方面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当世郑穆公的后代,称穆族,其中存续并成为世卿的称七穆。子产就是穆族其中的一个后代即为国氏。
但当时郑穆公去世之后,各穆族间谁也不服谁,相互争斗,先后发生了西宫之难、纯门之师、伯有之乱、子晳之乱。
可以说把郑国也折腾的差不多了,比如说当时的西宫之难。根据记载,七穆之一的子驷即公子騑为了当国,连续杀了子狐、子熙、子侯、子丁几位威胁到他的兄弟。
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子国即公子发为司马,子耳即公孙辄为司空,子孔即公子嘉为司徒。
郑国也和当世的诸国一样,有很多氏族大家,其中尉氏、司氏、侯氏、堵氏、子师氏五族关系密切。并且是大氏族。
当初,监国的子驷采集尉氏的族长尉止势大,便和尉止起了争执,在将要面对其他诸侯国来犯时减少了尉止的战车。
尉止抓了俘虏,子驷又和他争功。子驷打压尉止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你手下兵卒太多,战车太多,不合礼制。
在庆功的时候不让尉止献俘请功。同时以疏通田里的水渠的名义没收了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的田产。
最后,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尉氏五族聚集了一群子驷杀了的几位公子的族党,门客发动叛乱。
五族的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众攻入西宫的朝堂上,杀了子驷、子国、子耳,劫持郑简公到了北宫。
只有子孔事先得到门客的报信,所以没有上朝没有死。
子驷的儿子,子西听到了有叛乱的消息,匆匆带人赶来,但是为时已晚,他老子已经给杀了,这家伙倒也是硬气。
草草收敛了他老爹的尸骨就去追赶斩杀叛乱的人。此时叛乱的五族进入北宫,宫门已经被关闭,无奈之下子西就回去,召集甲兵。
但此时的家臣私兵也听到了风声多数已经逃走,器物也已经大多丢失。大势已去了,于是就去找和自己父亲一起被杀的子国的儿子子产,商量这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