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华是之前在火车上差点被人偷了照相机的男同志。
这年头照相机是奢侈品,可以想象周国华要是丢失了照相机会是怎么样的后果。
所以苏玉兰打算让他帮忙搞个介绍信。
当外派记者的,肯定需要各种身份的介绍信,找周国华绝对没错。
也不知道是不是周国华有特别交待,苏玉兰去到南方明报说要找周国华时,周国华没多久便下楼来了。
周国华看到苏玉兰的身影,不禁松了一口气,“还以为你都不来找我了,今儿个既然碰上了,邀请你来咱报社参观参观。”
苏玉兰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周国华又说:“你是不是去年参加过中秋征文比赛?我把你在火车上抓贼的事情刊登在报纸上了,我们领导看了说你原来还是去年中秋征文比赛的一等奖。”
周国华总算记得‘苏玉兰’这个名字为什么会那么熟悉了,刊登了火车上抓贼的事迹后,有工友说起原来她就是去年他们报社举行的中秋征文比赛的一等奖得主。
去年是首届举办了征文比赛,想不到一等奖居然让清水市的一个女同志拔得了头筹,多少人都不敢相信。
毕竟那清水市不仅经济落后,教育也是十分的落后。
谁能想到出了个一等奖?
然而看到苏玉兰的这一刻,仿佛一切都有了解释。
漂亮,聪明,又有胆识。
确实不简单。
苏玉兰没想到周国华还能记起去年的一个征文比赛,便点了点头:“是我。”
“我们报社知道你还在火车上抓了贼之后,个个都说我怎么没给你拍个照,不然就把你的事迹登在社会版的头条上了”
说起这事,周国华也后悔得很,苏玉兰还长得这般漂亮,登在头版也是十分的抢眼。
苏玉兰笑了笑:“过誉了,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周国华也笑了起来,领着苏玉兰往报社里头走去:“来,我带你认识一下我的工友,他们都想着要见你一面呢。”
毕竟报社里头大部分都是笔杆子,对文笔好的同志都挺好奇的。
苏玉兰没想到只是随意走一趟,居然还能有这样的待遇,便兴高采烈跟着周国华参观这报社。
周国华带着她上了三楼,报社里头吵得拆屋似的,而且每个路过的人都步伐如风,好像赶着要去哪儿似的,风风火火。
周国华朝她介绍道:“刚才那办公室是编辑部,因为要确定每天的报道文书,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苏玉兰知道新闻要求时间要新,内容要真,面对一天无数的新闻趣事,选择出版哪条新闻,书写报道都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最忙碌的一批。
很快,周国华便领着她去了记者部,这时办公室只剩下两人,其他人几乎都外出了。
办公室里头那人很快便看到了苏玉兰,便好奇地看了下她,“这位同志是……”
周国华:“就是沪市到白城那趟火车上抓了贼的女同志,苏玉兰同志。”
那人闻言便扬起眉梢:“原来是苏同志,快快,请坐。”
苏玉兰看着对方已经把椅子搬了出来,也不好推脱,便说:“谢谢。”
男人说:“我叫□□,是周国华同志的工友,也是个新闻记者,我之前就听说你在火车上的事迹了,周同志说要不是你,咱们报社那照相机就要被偷了。今儿个既然碰上了我能不能采访采访一下你?正好咱们这期有一个关于下乡知青的专题报道,你来得可真是及时了。”
周国华笑道:“对,苏同志你瞧这相请不如偶遇,咱们正巧也是要找人采访,不如就找你采访可不可以?”
苏玉兰看着周国华淡淡一笑:“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也想请你帮一个忙。”
她自然不会忘了自己来这一趟要办的正事,既然周国华这么‘不客气’,那她也没必要过于含蓄了。
周国华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苏同志你客气了,算上这一次,我总共欠你两个人情,要是能帮你的我肯定会帮,绝不推脱。”
苏玉兰趁着□□去倒茶的空隙,轻声对周国华说道:“我想让你给我开个介绍信。”
周国华一听:“那你就找对人了。对于我这种新闻记者,各种关系的介绍信都不缺。”
作为新闻记者,需要到处往外跑,介绍信这东西就好像每天要吃的饭一样,身上总会带着几封。
苏玉兰就知道没有找错人,得到周国华的肯定回答,她也很配合他们的采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