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将士同吃同住,多伦会盟和蒙古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宫里待不住老想往外跑(有政治原因也有本人性格原因)。
他是一个更擅长打仗和处理大事的皇帝,性格直接,也很有干大事的耐心。但他不太擅长,也不太关注改革体制和内政这种细节上的东西,心思都放在大事上。
他在位期间,朝廷的内政体制和方针基本没有大的变化,逐渐有些混乱,和政治生态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导致康熙朝中后期官僚腐败,吏治混乱的原因之一,因为内部体制已经不适合发展了。
康熙也不是不想解决,但一是他本身不擅长这方面,另一个是内部党争太厉害,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身体日渐衰老,性格逐渐安逸等各种原因。
Ps:这一点上雍正和康熙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雍正更擅长处理内政,不喜欢往外跑(一些政治上必须的北上南巡,自己不喜欢干又必须干的事都推给十三这个代理人了),他就蹲在家里收拾内政,大刀阔斧地改革。
总结:康熙对外呈现传统的满洲男子粗犷豪迈的性格特点,有干大事的勇气,也有谋划数年的耐心,不讲究吃穿,大而化之,有征服欲。
2。对内
从康熙私下里给孝庄、后妃、大臣、儿子等人写的私信来看,他私下里又是个极为细致、体贴、感情相当丰沛的人。这一点可能受遗传、汉学教育、自小成长环境的艰难所以学会体察人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具体来说,对太皇太后:在南苑驻跸,送鲜果,在南巡抓到鱼赶紧送回京,陪同出巡五台山记得叫上其他兄弟陪伴祖母等等。
对后妃:征噶尔丹时,沿路碰到什么新鲜事都写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主位们送回去,信里内容涉及很多,比如他打渔、沿途的景色,吃到了哈密瓜,给众人送回去,信里写这个怎么吃,等等。还给顾问行说,这些事情对外的奏报上没有,我写在信里,你要叫宫里主位们知道。
正如史料记载,清朝后宫嫔妃的生活是极其枯燥的,连宫斗都没渠道。康熙信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体谅宫里妃嫔生活乏味,知道她们都盼着知道他在外面的事,所以到哪里都写给她们。
他在亲征的路上还会写信给顾问行,说队伍里的郭常在、答应等人御寒的衣服鞋袜不够用了,让延禧宫主位给做了送过来,一连写了七种衣物种类,对生活细节了然于心。
对儿子:从留存的满文奏折看,他会和儿子开玩笑,逗乐子,体贴他们,教育他们。晚年他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还会给小儿子做凉帽,给内务府说你们这个帽子用的材质太硬了,孩子戴着不舒服,换一种等等。还给阿哥做小刀,小弓箭玩。
对大臣:会在回奏折的时候问你之前的病好了吗,我得了好药你试试,下次还会关心,还会关心大臣的家里人。
精神和感情对他影响比较大,感性这方面大概来自于顺治的遗传,不过他更内敛。
像承祜去世时,他对外努力表现镇定,但实际上影响了他本人的身体健康,包括十八阿哥死、废太子都对他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总结:康熙私下对内的性格,呈现出体贴、细腻、观察入微,感性等特点。
3、矛盾之处。
康熙这个人在性格上呈现出来的矛盾之处,正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血统、所受教育完美契合。
要说他的举动有没有政治上或者功利的目的,肯定有,他自己也不否认这一点。比如他对太皇太后和太后尽孝,自己就公开直言,他这么做一是有利于维护满蒙关系,二是要引导臣民和儿子秉持孝的思想,希望他们向他学习,是他用‘孝’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
那他这些举动就没有真心了吗?不是的。
只能说康熙是一个皇帝,而对皇帝来说是没有公事和私事之分的。皇帝的一个举动,能影响很多事,达成多个目的,是他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就像他体贴后妃们,后妃得了实惠,他也得到了后妃的忠心,后宫稳固,也不能说一点关怀的意思都没有。
比如给郭常在、答应这种不受宠、地位和女奴差不多的庶妃做衣服,有什么政治必要呢。
所以这就是之前我写“帝心和凡心”,皇帝也是个人,做每一件事都既有皇帝的考量,也有本人的性格在里面。
康熙对待长辈后妃孩子兄弟甚至亲戚的做法,显示出他本身对“家庭和睦温暖”的极大追求,他试图以自己的努力,维系一个不同于寻常冷漠皇室关系的“家庭”,只是哪怕是皇帝,事情也不一定能如愿。
4、如何看待
这里插一个讨论话题:古代人看皇帝,古代女人看丈夫,后妃看皇帝,阿哥看皇父,特别是看康熙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有为皇帝,和咱们现代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说特例,只说大部分普通人。)
在分析这些史料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尽量站在当时的环境去看,设想一下在当时那个背景下(皇帝、大汗是神,是天子,不是人),收到这种关怀的古代后妃、大臣、阿哥会是什么感想,我觉得他们心里的震动会比现代人想像的要大的多,甚至现代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那种心态。
比如在我们看来,老公关心一下,出门在外发个消息很正常。
但对后妃来说,她们本来就是皇帝的所有物,皇帝想怎么对她们都行,她们是伺候皇帝的,却被这样关怀,那她们对这个皇帝会不会死心塌地呢?
这里有一个前提是,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清朝这种浓厚的主奴思想下,后妃基本出自上三旗包衣,她们思想从本质上就是臣服的。
皇帝的每一点关怀,带给她们的幸福感都是成千上百倍的(文中其实弱化了许多)。
这大概也是康熙后宫比较平和,后妃长寿者也很多的原因之一(详见《康熙皇帝一家人》各朝生育比例存活长寿比例对比)。
5。皇帝1V1的问题。
康熙这个人历史上有没有真爱呢?不知道。
(但从细节的档案看,德妃此人,四五十岁的时候康熙还带她去南巡,她应该是本身就有点儿呼吸道疾病,可能是哮喘,在南方水土不服,发作了,然后康熙写信让老四和十四一起来迎驾,让她赶紧见见儿子,心里舒服点。这个病德妃一直有,康熙去亲征的时候写信回来“我走的时候德妃有些小恙,现在全都好了吗?”据说她五十岁还被翻牌子,史料不详。不过这也不代表她是真爱,只能说感情比较好。)
历史上除了明孝宗,确实没有1V1能坚持到最后的皇帝,就是公认真爱的马皇后、长孙皇后这些,也是妃嫔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