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 691 章(第1页)

第 691 章(第1页)

也没有这等长途出行的需要。

至于商人、官员、读书人来说,他们有进京的刚需,一贯钱的路费比起他们走路进京或者说乘坐马车进京,可就便宜太多了,别说马车的费用,就是一路上的吃喝就不止一贯钱了。”

苏轼点点头,这个道理他懂。

“不知道这火车的速度如何?”

章惇笑了笑道:“这火车速度很快,最高速度能够与马匹快跑相比拟,比马车要快得多。

关键是,马匹只能跑个半个时辰就停下来休息,一天也跑不了多少里。

可这火车,却是可以不眠不休得跑个几天几夜的。

比如说从密州去往汴京,大约千里路,如果是马车,马车每日行50-70里,可能要花个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

可如果是这火车,每个时辰能够走120里路,一千里路,也不过是八九个时辰的时间。

也就说说,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汴京了,当然,因为这一路上也是需要补给以及上下客,这个时间可能要延长到两天的时间。”

苏轼大为震惊:“你说我们从密州出发到汴京,才需要两天的时间?”

章惇笑道:“两天的时间是非常宽裕的,我们大可以在密州好好地睡一觉,然后上车过一夜的时间,第二天晚上抵达汴京吃好吃的。”

苏轼的震惊是显而易见的,从密州到汴京是一千里路,从眉山到大约是两千里路,他与父亲弟弟出来的时候走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有这火车,岂不是说大约三天的时间就可以从眉山抵达汴京?

章惇感慨道:“你感觉到震惊很正常,因为我们也很震惊,当年我们从福建路来汴京,当年也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抵达京城,如果有这玩意,可能就几天就到了。

对福建学子来说,进京赶考,那可算得上是九死一生,太平年间还好,到了一些不平安的年景,一路剪径盗贼,往往就要了学子的命,如果有这火车,却是可以少了很多的悲剧。”

苏轼深有同感,唏嘘道:“当年若是有这火车,我们父子三个也不至于见不到我母亲最后一面了。”

当年苏洵父子三人在汴京做官,苏洵的妻子在家里病故,等噩耗传到汴京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了。

等他们父子三人赶了回去,别说什么最后一面,连遗体都见不着,只能对着坟头上的青草落泪。

苏轼与章惇坐上了火车,经过的沂州、兖州、济州、兴仁府,一路上丰收景象让苏轼目不暇接。

外面的田野上,到处都是金黄色,有水稻有麦子,也有成片的高粱棉花,山林沃野,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

丰收繁忙的景象让苏轼颇为震惊,他的大部分履历里,很多时候都是在地方上,他知道地方上的情况,尤其是这些年来,大部分的地方水利建设废弛,而天时又不太好(北宋末期已经开始变han冷),农作物虽然还是能种,但想要有如此丰收的景象,却是极为少见的。

章惇解释道:“近些年来,北方的确是降水少,但只要统筹好,却是能够做出些成绩来的。

一来我们积极兴修水利,结局局部的缺水问题,二来则是大力发展耐旱农作物,比如说棉花番薯土豆高粱这些,这样能够节省很多的农业用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