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那边的确碰到了困难。
其实早在林疋准备带领集中营中的囚犯们起义时,盟军这边便已经开始了秘密的调兵遣将,早晨五点整,整装待发的英国人准备开始向卡昂城推进。
当时,12装甲师的坦克准备驶入早已规划好的德军集合地域,可不知消息是如何走漏出去的,英国人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而坦克集结尚未完成,更谈不上布置攻击攻击阵型时,英国人的炮击便到了。
英国人这一次的“埃普索姆”行动进行的十分隐蔽,除了部队的最高指战员之外,普通士兵甚至是在开战前一个小时才正式接到了作战命令,事实上严格的保密工作也的确让他们的进攻变得出其不意,自己人都想不到的事情,敌人又怎么可能想到?
陆军开始以炮火进行拦截射击的当下,远方紧接着传来了轰隆的雷鸣声,那些是英国人的“台风”攻击机。
密集的子弹和导弹几乎在同一时间轰炸在德军的阵地上,一时之间居然给德国人打蒙了!
德军的指挥官很快通过盟军的陆空协同以及“台风”战斗机的数量便判断出盟军这一次的图谋注定不会小,在第一时间电告卡昂城司令部之后,他们果断组织起反击阵型,朝着盟军打了回去。
数十架“豹式”坦克很快开到了前出阵地上,反冲击一开始进行的很顺利,但在英国人的反攻下很快陷入泥潭。
这主要是由于之前都是以步兵炮和飞机轰炸为主,盟军的主战部队尚未投入到战斗中的关系,一旦英国人开始派出大量的“谢尔曼”坦克参与进攻,双方必然陷入到胶着状态中。
配有17磅高速炮的谢尔曼坦克,炮弹可以在正面击穿豹式的外壳装甲,由于战场上的炮火太过猛烈,双方的这场战斗变成了一场坦克之间的互射!
卡昂城附近的阵地有很多都在谢尔曼坦克的突击之下失守,英国人正一寸寸的占领着那些原本就属于盟军的领土。
然而12装甲师不愧是被称为“党卫军青年团”的可怕部队,甚至当他们被逐出被摧毁的阵地时,这些“娃娃兵”还在坚持着抵抗。
这其中尤以第25掷弹兵团士兵的防御最为顽强。
他们对付谢尔曼最重要的武器便是被称为浮士德的反坦克火箭筒,浮士德又分为两种,分别是一次性使用的“铁拳”和可重复使用的“坦克杀手”,其中更广泛使用的则是一次性消耗品“铁拳”,它既轻便灵活,又富有实效,于1942年下半年首次发往德军作战部队。
它在战场上的出现,曾经引起了一场小的革命,使得位于狭长堑壕内的单个步兵一下子达到了近乎与坦克势均力敌的地位。
不仅如此,它也是当代抛射武器的先躯,就其简单性、有效性和低成本这几方面来说,与正在服役的很多武器相比,仍然毫不逊色,唯一的缺点是射程太近。
浮士德火箭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的爆破能力并不足以将整
架坦克炸成废铁,然而穿透力却是极强,有时浮士德只会在坦克的装甲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熔洞,直径还不如一个手指粗,可这时已经有一个空心枪弹穿透了坦克装甲,喷出的金属液体便能要了坦克中人的命。
这也直接导致了双方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德军换一架谢尔曼坦克的消耗对比。
在和平年代,很难说一条人命和一架坦克对比谁更值钱,然而在战争年代,这个比较则是毫无意义,别说一个德军士兵,即便是一个班的德军士兵,也没有一架谢尔曼值钱。
人命是数字,坦克也是数字,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德国人觉得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
盟军自然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双方之间的战斗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拉锯战的泥潭当中。
6月26日这一天,英国人以狮子搏兔的态势长驱直入,誓要一举拿下卡昂城,然而进攻只持续的半天,巨大的战斗损耗便让总司令蒙哥马利降低了心理预期。
他没有想到对面卡昂城中,那个名叫迈尔的上校居然能有如此强大的指挥能力,而那些德国人,居然是如此的悍不畏死。
整整一个白天,盟军损失了至少50架谢尔曼坦克,然而前沿阵地的推进却并不理想。
临阵换命是一件军中大忌,蒙哥马利自然也不会愚蠢到遇到困难就让自己的士兵撤退回来,而是指挥各作战部队由突进作战改为迂回包抄,妄图以钳形攻势包围卡昂。
可迈尔上校早在城中开始发生暴乱时,就严令卡昂城外各部队严守自己的战斗位置,严禁私自离开战斗岗位,一时间-->>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竟是把卡昂城周围的地区防守的固若金汤。
进攻一浪高过一浪。
双方的压力都很大,然而没有人选择退缩,只是在咬牙默默坚持着。
这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