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拓跋伏罗相信,曹家之人松了一口气,曹家在宋国统治下失去了很多,他们不甘心,所以,他们打算利用这次机会,背靠魏国,夺回属于他们的东西。曹家,原本在魏国统治襄国的时候,他们曹家在襄国可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后来,宋国不断进攻相州,最终占据襄国,当时曹家也没有办法,跟随其余世家投靠宋国。不过曹家知道宋国对待世家的态度,所以,曹家之人从此十分低调,一切都配合宋国,解散私兵,交出田地,约束家族子弟。不过曹家也想过就此这样,跟随宋国,所以,曹家很多子弟参加科举,打算入朝为官。然而,曹家子弟并不给力,很多都落榜了,而那些侥幸考上的则只能从小官开始,这就让曹家感到没有出头之日。后来,王家因为朝廷扶持,越发壮大,这些曹家都看在眼中,曹家也想分一杯羹,然而商会在王家控制下,公平公正,曹家却想走捷径,这导致王家多次打压曹家,使得曹家和王家积怨越来越深。之后,曹家选择退让,不是曹家怕了,而是曹家在等待机会,这次机会来了,曹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之后,曹家家主曹钰得到了消息,他很是兴奋,于是他派人将萧郑两家家主找来。三人在密室商议,谁也不知道他们三人说了什么,只知道,两家家主面带笑容的离开了曹家。这一切都在暗卫的监视之下,消息也源源不断的传到檀道济这里,檀道济也和王家家主王安商议对策。檀道济首先开口,“王家主,看来城内不平静啊,这个曹家,看来已经做出选择了!”王安道:“檀帅,当年曹家就对大宋不满,不过碍于大宋实力强大,隐忍至今,看来这次他们是打算借助魏国夺回曾经的一切了。”檀道济道:“哼,狼子野心,世家野心不小啊!”檀道济说完看着王安,而王安面色平静,檀道济道:“本帅相信王家主,王家可是我们大宋肱骨啊!”王安急忙道:“檀帅谬赞,王家岂敢妄称肱骨。”檀道济道:“王家主,你们王家和别的世家不同。”王安很聪明,他知道,王家如今的一切都是建立大宋存在的前提下,自从王家被宋国扶植起来后,王家就被打上大宋的标签,已经无法和以往的世家不同了。不过王安知道,只要大宋存在,他王家不作死,就能够世世代代存在下去。不过,王安也明白,这样王家将失去一些东西,但是相比得到的,王家还是赚到了。其实各地都有很多这样的世家,他们接受宋国的扶植,不仅家族壮大,同时,他们还肩负着监视各地世家的责任。刘义隆此举也是效仿后世,因为他知道,了结世家的只有世家,他就用世家来对付世家。而这些投靠宋国的世家他们虽然在朝廷的扶植下发展壮大,但是,他们也被朝廷牵制,因为他们所有的命脉掌握在朝廷手中,一旦他们反叛,朝廷就会瞬间摧毁他们的家族。其实刘义隆也是没有办法,他也知道,盛世这种事情没有什么,一旦大宋走向衰落,一切都有可能失控,但是如今世家势力依旧不容小觑,刘义隆也只能这样。没办法,杀戮解决不了一切,况且刘义隆需要的是大宋的稳定,而不像唐代落榜生黄巢,他毫无顾忌,可以将世家彻底摧毁。这也是没办法,刘义隆只能妥协,这是历史的局限性,他又没有无所不能的外挂,只能采取这样的策略。如今,襄国城内就是整个大宋的缩影,世家们的争斗无处不在,官府扶持一方对付另一方,但是有个底线,一旦威胁百姓,官府将出头制止,至于其他,任由世家用他们的方法争斗,只不过一方背靠大宋,实力更加强劲罢了。襄国曹家、萧家、郑家就是想改变这一切,因为襄国八个世家,其余四家都跟随王家,王家吃肉,他们也能喝口汤,甚至能够吃到肉渣,这就让其他三家不满。没办法,这三家不想失去世家的独立性,不肯妥协。襄国还好,一些大城,比如邺城,虽然刘义隆在邺城曾经屠杀大量世家,但是邺城世家何其多,依旧可以影响邺城稳定。如今邺城两大世家投靠朝廷,这让邺城基本稳定下来,不过暗中依旧有世家和两大世家争斗,而且跟随两大世家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看不上两大世家。此时,王家家主王安离开都尉府后,立刻回到府邸,召集家中主要成员,开始吩咐下去,针对曹家展开反击。襄国城中,粮食、盐铁都有专售,其中大部分掌握在王家和其他四家投靠王家的世家手中,而曹家等三家也掌握一部分。其实,粮食还好,但是盐铁朝廷有着明文规定,价格不允许自行更改,而且有各州郡下辖的盐铁司专门提供,然而世家也有门路弄到私盐,私盐价格低廉,而且不用交税,利润就大了。虽然私盐不为朝廷允许,但是一般很难查到,于是王家打算以此为突破口,将曹家彻底解决。其实,当初曹家经营私盐,王家暗中提供了一些便利,就是为了给曹家挖坑,如今到了填坑的时候了。果然,王家盐号的掌柜向襄国太守府实名举报曹家盐号经营私盐。这下,曹家就是想撇清关系都难。很快,太守府下属盐铁司报请缉捕院共同调查。缉捕院立刻派出衙役,会同盐铁司对城内所有盐号进行调查,结果显而易见,曹、萧、郑三家盐号被查封,很多人被抓捕,然后上报都察院审核,再上报司法院。这一套流程很快,让三家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被抓的一些人为了活命,也透露了一些其他事情,接下来,缉捕院和都察院又开始忙碌起来,但是衙役不够,向城防营借调兵马控制三家之人。:()刘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