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被周天子要求奉养朝贡时,可曾有人与他们讲过仁治礼仪?
没有,没有人与他们讲究仁治规矩。
在他们最需要被仁治、最需要被礼仪保护时,所有人都想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
所以他们不相信仁治礼仪,只相信自己的拳头,拳头打得到的地方,他才有资格与别人讲道理。
靠着自己一身血肉崛起的秦,是比楚王自嘲“我蛮夷也”更蛮夷的蛮夷,君主是虎狼之君,臣民更是个个豺狼虎豹,几乎把一言不合便拼命的狠劲写在脸上,让这样的秦去用儒家治国,简直比登天还难。
可皇太女既然这样开口,便意味着她与陛下是考虑过用儒生的,前提是他们摒弃自己思想里他们不喜欢的部分——男尊女卑。
郡守大脑飞速运转。
短短一瞬,这位在儒家颇有影响力的郡守做出自己的选择——
“皇太女所言甚是,这些的确是后人牵强附会,误解先贤思想所致。”
郡守斟酌着用词,小心翼翼试探,“您放心,臣一定将您的话转达他们,让他们彻底摒弃这种糟粕思想。”
鹤华弯眼一笑,“郡守果然是聪明人。”
“此事便辛苦你了,你若做得好,阿父必重重有赏。”
糟粕两字,便是与男尊女卑思想划清界限,未来会按照她的想法去改变儒家思想,古人诚她不欺,“入关”后,自有大儒为她辩经。
但这个时代的儒生显然比后世的儒生更加有血性,为她“辩经”的人不会太多,想要将未来会加注在儒家身上的封建思想彻底从儒家剔除是个大工程,要经年累月才会出效果。
不急,阿父身体康健,长命百岁不是问题。
他们父女俩有足够的时间来改造他们的大秦,为后世留下一个无论是疆域、还是思想制度都极为成熟的盛世王朝。
“为陛下做事,不敢言辛苦。”
郡守说着话,余光却偷偷瞧嬴政,帝王此时也正在看他,凌厉凤目是对皇太女方才话的验证——他若做得好,帝王必然有奖。
郡守悬着的心这才落回肚子里。
扪心自问,他没那么功利,做这件事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为了儒家的未来。
如今法家墨家兵家独大,儒家被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若再这样继续下去,孔孟之道怕是要绝于华夏之地。
他为儒家弟子,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场景,为保存圣贤之道,最好的办法是迎合上位者的喜好,将儒家打造成适合大秦的思想,而不是抱着所谓的圣贤之道成为历史尘埃中的其中一例。
——荀子都教出两大法家天才了,儒家为求生存,改变一些微不足道的思想不足为奇!
郡守毫无心理负担。
安置完嬴政与鹤华之后,立刻召开儒家内部会议,商议如何劝说儒家的顽固派更改男尊女卑的糟粕思想。
郡守舌战群儒,鹤华与嬴政也没闲着,父女俩凑在一块,拉着法家李斯墨家钜子以及兵家代表人的王贲等将军一起商议给儒家的待遇,给儒家的待遇不能太好,不能让儒家压过法墨兵三家,也不能太差,太差会让儒生们拂袖离去,要不好不差,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所用。
这是一早便在商议着的事情,在嬴政封禅之前便多次与众人商讨,如今郡守态度明确,给儒家的待遇便也很快定下来,儒家定下来之后,摆在父女俩面前的事情便只剩两件——封禅与项羽。
封禅即将开始,以亲卫防守之严密,正常情况下不会出任何问题,所有流程走完,嬴政便是第一个来泰山封禅的帝王,以一己之力拉高泰山逼格,让后世皇帝以封禅泰山为帝王最高目标。
嬴政彼时声望空前高涨,封禅应会顺风顺水,棘手的是另外一件,远在澳大利亚的项羽。
帝王的通病是惜才,嬴政也不例外,当年没舍得杀项羽,而是授意王贲把项羽放到澳大利亚,想看看这位楚霸王是否如传闻中悍勇无比,能不能在那里打下一番基业。
事实证明楚霸王到底是楚霸王,短短数年,便已是那个地方的王,且日夜训练兵卒,准备反攻大秦,这也是大秦下船如下饺子似的最主要的原因,防止楚霸王随时来攻。
如今地球已插满大秦的旗帜,只剩下楚霸王的地方还写着楚字,封禅泰山之后,攻楚的事情便也被提上日程。
“陛下,臣愿前往!”
王离慷慨激昂请命,对楚霸王知之甚少,“臣愿提三万水师,让楚地改旗易帜!”
鹤华倒吸一口冷气。
历史上的王离是怎么死的来着?
——那是楚霸王的巅峰之战,而王离是衬托楚霸王的对照组,断粮断援军,王离力战而亡,尸骨无存。最后一个无条件忠诚大秦的将军,就这么消失于历史长河,彻底敲响大秦二世而亡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