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纷纷出言表示附议。
见房玄龄的提议全票通过,李世民也不再墨迹,当即大手一挥道:“传令,令大唐人民日报,将松州大胜的消息刊登上头条,传阅天下,让百姓们也都乐呵乐呵。”
李世民开始下旨,秘书丞顾新当即开始起草旨意。
如今,顾新也算在朝堂站稳了脚跟,不仅负责辅助三省处理政事,起草诏书,复核圣旨之类的重任,也逐渐落到了他的肩上。
李世民语气不停,继续吩咐道:“唐俭,你替朕走一趟松州,替朕好好的犒赏一下三军将士。”
听见李世民点名,唐俭快步出列,笑道:“臣领旨。”
“另外,再起草一份诏书,授定远将军李让,为银青光禄大夫,赐金鱼袋,泾阳县侯,左卫将军安修仁为通议大夫,赐银鱼袋,其余校尉以上军官,授朝散大夫,赐告身,冠服,印信各一套!”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愣住。
房玄龄愣神一瞬,不由得低声道:“陛下,如此封赏昭应县侯,会不会有些过重了?”
房玄龄一开口,其他朝臣也急忙上前出言反对,皆是认为对李让的封赏过重。
李世民方才说出来的三个官职,银青光禄大夫,通议大夫,朝散大夫,都是散衔,即有官职,无职位的名誉头衔。
而满朝文武之所以认为这些官职封赏过重,则是因为这些散衔的品级。
其中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
但大唐授官,有一个规矩,即正职的品级,最多比散衔低上一级。
也就是说,假如现在封赏李让为银青光禄大夫,那么等到李让回朝授官之时,正职至少也是从三品下或者正四品。
而大唐的最高官职,大唐尚书左右仆射,也就是左右宰相,品级也才从二品。
六部尚书六位堂官,也才正三品。
关键六部尚书和大唐两位宰相,都是资历,功劳都已经熬到了极致的大佬。
安修仁授通议大夫无所谓,毕竟安修仁本身就监领左卫将军的官职,而其他校尉,授散朝大夫,也还能接受,最多就是官升一级或者两级。
但李让授银青光禄大夫,这个封赏就有些过了。
李让本身的传国县侯,算是从三品,但他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也就是从四品下的扬州别驾。
现在一下子授从三品的散衔,等他回到长安之后,怎么给他封官?
难道让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去六部做侍郎吗?
这让满朝文武如何自处?
听见满朝文武反对的声音,李世民不由得皱了皱眉,旋即也反应过来,这个封赏确实有些欠考虑了。
毕竟,现在大唐的三四品的朝官,也就那么几十个,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外放的话,李让未必肯去,他也不舍得再将李让外放。
想到这里,李世民果断改口,问道:“诸卿以为,赏赐李让一个什么官职比较合适?”
“臣以为,还是令其与左卫将军安修仁一样,授通议大夫即可。”
房玄龄沉吟片刻,最终定下了通议大夫的散衔。
通议大夫,从四品下,等到李让回朝,哪怕是同品级授官,也要好办得多。
否则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人,陡然高居从三品乃至正四品的高官,如何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