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家兄宋太祖 > 第293章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第2页)

第293章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第2页)

因为金融资本并不需要一直持有一家公司啊,他也不看重长期利益只看重短期利益啊,对于金融资本来说,最赚钱的方法难道是好好经营产业么?

肯定不是啊,那肯定是直接入股一家成熟的公司,然后玩命榨干这家公司的所有潜力,最后留下一地的烂账,扔给股民高位接盘自己去找下一个目标啊。

什么狗屁的职业经理人,只要看硅谷那边,越来越多的印裔高官就知道,这玩意是纯扯淡的,哪个想好好做公司的人会用印裔?

印裔最大的特点是真的很听话,老板说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一般来说一家公司里只要出现了印裔高官,接下来几年之内,能外包的都会统统外包,能甩掉的包袱统统都会甩掉,砍研发,砍渠道费用,欺负供应商,砍掉所有长期项目,搞一大堆似是而非,屁也不是,但噱头很大,很适合吹牛逼的ppt。

这个能力吧,往好听了说,叫善于整合供应链资源。

但要是往难听了说,这就叫善于当狗。

一般的白人精英,甚至华裔精英,真干不出来这么不要脸的事儿。

这些措施,会快速使一家公司赚取极大的短期利润,并交上来一份极其漂亮的财务报表忽悠股民。

但是供应商被欺负了之后是不是会倒向竞争对手甚至自己拓展产业链,被砍掉的长期项目的研究人员会不会转个身就跑去了你的竞争对手那里,被ppt排挤的真正技术人员会不会考虑自己创业,这些东西金融资本是都不考虑的。

他们的目的是在趁着股票高企的时候扔给接盘侠自己跑路,这些东西跟人家有个锤子的关系?

到时候企业利润下降甚至破产,员工失业,核心技术外流到别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去工业化愈发严重,这些,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所谓的去工业化,一般低端工业化肯恩确实是被工会给整没的,但是真正的高端制造,全是这么没的。

稍微回忆一下就知道了,印象中大洋彼岸的那些曾经那些高入云霄,真真切切的引领世界,引领全人类生产力变革的高大上企业,自从换了印裔高官之后,是不是都已经挤了好多年的牙膏了?

技术骨干全都挤东大来了,整的东大现在的科技实力都快赶上去了。

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因为金融资本太不做人,东大想追平这个技术差距,可能一百年都很难,但是被这些金融资本这么一搞,好像十年都用不上了。

感谢金融资本,感谢印裔高官,为东方古老民族的再次复兴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这其实就是赵光美对商行的社会化改革的最大顾虑。

金融资本带来的效率是高,但现在的大宋独孤求败,根本没必要把效率搞的那么高,还是更稳一点的好。

然而堵不如疏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资本必然也会有上车的意愿,而且一直不让人家上车也不利于贫富差距。

商行的事儿也不能一直靠赵光美一个人来控制,他和赵匡胤早晚也有老,也有死的时候。

他俩死了之后,全天下无人还拥有他这么高的威望,到时候社会资本上车应该是大概的事情,欧洲在帝国主义时期就已经有大量代表金融资本的犹太人了,犹太人也并不是二战之后才发迹的。

况且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润滑剂的话,其实只要不主次颠倒,还是对社会有一定促进作用的,没必要一棒子打死。

所以赵光美要做的应该是引导他们大宋的金融发展。

当然,除了金融资本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叫国家资本,说白了就是由朝廷通过对金融的绝对掌控。

这种做法吧……初期肯定也是没问题的,实际上在赵光美看来,他们大宋现在的大资本掌握在商行的手里,本质上,就是掌握在朝廷的手里么。

他们赵家不就是国家?

但是国家资本的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一定会变成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一定要管的,否则他的破坏力比金融资本只大不小。

所以,这就是个金融资本和官僚资本谁更难进行管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赵光美自己也没有答案。

如何维持这二者的平衡,就是他,改革大宋商行的,最大挑战。

这种关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发展的大事,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骤然的压在他的肩上。

赵光美才终于真正的体验到,什么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