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包围官军,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因为在此之前,这些倭寇虽然在沿海猖獗,但是在碰到大股官军的时候,他们多少还是给官军一些面子的,尤其是朝廷派来禁军清理倭寇的时候,这些倭寇往往就会望风而逃,不会跟官军正面对抗。
而地方的官军,类似于临海卫这种,也不太敢去跟大股倭寇对冲,经常都是杀一个倭寇报十个,有时候还会拿百姓的尸体当倭寇报上去冒功。
但是这一次,这些倭寇却正在一点点把沈毅的一千多抗倭军,围在了中间。
而这些倭寇,并不是来自于同一伙,准确来说,是三股倭寇势力,组成的“联军”。
此时此刻,乐清县城已经紧闭城门,乐清城外的农庄基本上被倭寇占据,在乐清城外一处庄园里,足足有几百個倭寇聚集在这处庄园里,庄园的院子里被点起一个个火坑,不少倭寇三三两两的聚拢在一起,一边烤肉一边喝酒,大声交谈。
他们大多数是用倭语交谈,偶尔会有参杂几句汉话,大多数是沿海的方言。
而至于他们烤的肉,则是千奇百怪,还有一些残暴变态一些的倭寇,将劫掠来的女子和孩童推进火坑里,看到这些父母孩童在火坑里被烧的皮开肉绽,痛苦哀嚎,这些倭寇便猖狂大笑,笑声刺耳而又聒噪。
而在庄园的最深处,几个被倭寇掳掠过来的厨子,给几个倭寇头目做了几桌子精美的饭菜,端给了几个几个倭寇头领。
此时,入侵乐清的三个倭寇头领,都在这里。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个四十岁出头的倭人,他身材中等,脸上没有什么肉但是却有个肚腩,一眼看去,右边脸颊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伤疤从太阳穴一路到下颌,看起来颇为骇人。
这人姓李,名叫李介郎。
他是个倭人。
这个时代的倭人,除了一些贵族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没有姓只有名的,李介郎就是个无姓之人,他在东瀛本岛过不下去了,便带着几个同乡到陈国沿海来,成为了东瀛浪人。
后来就成了袭扰沿海的倭寇。
他运气很好,在一个倭寇势力中被头目看中,收为亲信,十几二十年下来,他就慢慢成为了这支倭寇的首领,因为在沿海待的久了,他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介郎。
这个时代的东瀛,文字还是用的汉字,只不过文化掌握在贵族手里,像他这种屁民,是没有汉名的。
有了汉名,他又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姓。
他觉得陈国的皇室姓李,因此李姓是中原最尊贵的姓氏,所以他就对外宣称自己也姓李,这才有了李介郎这个名字。
除了他之外,另外的两个倭寇头领,一个叫泉次郎,一个叫汪显。
前者有姓,说明本家在东瀛岛,至少是个说的上名号的家族,但是为什么流落沿海做了倭寇,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汪显,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人,跟台州府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能就是王家豢养的倭寇头领。
而在这三个人里,属汪显的势力最小。
三个人面前各自摆了一桌子酒菜,不过都没有动筷子,汪显举起酒杯,看向首位上势力最大的李介郎,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恭喜李兄,如今朝廷的官军已经落入了咱们的包围之中,只要李兄一声令下,这些官军很快就会被消灭干净,到时候即便是陈国朝廷,也会畏惧李兄的威名,整个温州府沿海,便都是李兄的地盘了!”
李介郎在沿海混迹了二十年,这会儿自然也是会说汉话的,他看了看身为汉人的汪显,眯了眯眼睛,没有说话。
一旁只有三十岁的泉次郎,一副东瀛武士打扮,他看向首位上的李介郎,用倭语说道:“介郎兄,官军头部距离这里,只有不到二十里了,我愿为前锋,替介郎兄消灭这些汉狗!”
李介郎看了看泉次郎,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他用几乎没有什么口音的汉话,开口道:“那我在这里,静候次郎佳音。”
与泉次郎不同,这个倭寇的最大头领,是东瀛屁民出身,他现在有了姓有了名,还会说了汉话,自觉得自己已经高同族人一等,已经不屑使用倭语了。
泉次郎起身,手按在腰间的倭刀上,笑着说道:“请兄长令人两翼配合,我这就去灭了这些汉军!”
“不可大意。”
李介郎看了看汪显,开口道:“汪头领先前碰过这支抗倭军,据说在临海被这支抗倭军大败。”
“那是因为他们汉人怯懦!”
泉次郎大声道:“连带着他手下的东瀛武士也怯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