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秦将赵括 > 第四百八十章 六王伏辜(第1页)

第四百八十章 六王伏辜(第1页)

大殿上,李斯话语落下,有肃杀之气弥漫。丞相被怼,诸卿沉默。事到如今,赵佗必须要开口了。

杀戮燕、代二王。他没意见。但对于齐王建的处置,他却有话要说。无关乎其他,因为是他赵佗率军灭的齐国。

五百里的事情,是丽食其为了诱降齐王建而加上的筹码,在后面的谈判中,赵佗并没有答应齐王建的使者,只说此事需要由秦王来决策。

那五百里土地,就算最后秦国不给齐王建,他赵佗也不算失约,因为就根本没答应下来。

但齐王建的性命,他却是亲口承诺了的。齐王建举国投降,赵佗便保其性命。

如果现在齐王建投降之后被杀掉,那他赵佗岂不是得信誉破产了?人无信而不立。

以后谁还敢相信他赵佗的信誉,向他赵佗投降连性命都保不住,那还不如死战到底呢。

所以赵佗从自身利益上来说,必须要开口劝阻。更何况此事也不只是事关他的私利,更关系到整个秦国日后国策的走向。

赵佗猜测,李斯这一次建言杀三王而震天下,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的,很有可能是另有目的,有所针对。

“是因为那批新征召的儒生吗?”赵佗心中暗想。他听闻自从灭楚后,秦王政就从山东诸侯地征辟来一批儒生入咸阳,任命为博士。

这些人有议论朝政,向秦王政谏言的权利,整日上蹿下跳,高议儒学。

这个举动很可能让李斯感到了威胁。他拜师于荀子,出身于儒家,走的却是法家之路,大秦也一向是以法家治国,所以李斯在秦国一向如鱼得水。

如今大王却召儒生为博士,听他们的建议,万一那些儒生仗着口中长舌,影响了大王的思想,那还得了。

故而李斯今日要杀三王而震天下,尽显法家之威。他要震慑的可不只是天下庶民,更是要狠狠的震一震那些不太安分的儒生,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

李斯要告诉他们,谁才是秦国思想界的主人。刚才,与儒生走得近的左丞相王绾开口,说不定就有一些牵扯。

以上这些皆是赵佗所猜想。他深吸口气,拱手道:“启禀大王,对于三王之事,廷尉所言甚为有理,然臣尚有一言请诉。”听到这清朗的声音,殿中诸臣皆举目望来。

李斯见到说话的是赵佗,眼神微微一动。帝榻上,秦王政点头:“大庶长说。”赵佗沉声道:“廷尉所言,杀三王以震天下,可震慑诸侯之民,显我秦国威严。臣认为燕、代二王不仅抗我秦国,且勾结胡夷,自当诛杀,以立威震慑天下。然齐王之事,尚有商榷的余地。”

“臣认为,齐王虽然曾派兵阻止我秦国灭楚,但他在最后能举国而降,让我秦军一举而定全齐,助我秦国快速一统海内,在其中是有所功勋的。”

“如今齐国社稷已灭,齐王俯首称臣,便为大王之子民,当明赏罚以待之。”

“昔日魏、楚之王顽抗到底,尚得存性命。而今齐王举国相降,反戮杀待之。此种对比,颇有法度不明之嫌,若如此施行,我秦国何以立威信于天下?”赵佗说完此句,也不待众人开口,立刻抛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且如今大王正欲迁徙六国之公卿贵族于咸阳。六国之中,以迁徙田齐为先。如今齐地田氏之民尚未徙走,就在此时杀戮齐王,齐人必定恐惧,田齐宗族会生祸患,让这一次的迁徙之事出现变故。”

“迁徙诸侯公卿贵族,是襄助大王统治六国故地的大事。如果从迁徙田氏开始就出现问题,那以后再迁徙其余诸侯之民的时候,恐怕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反之若是大王抚慰齐王,就能安定田氏之心,让迁徙途中的田氏宗族不会生乱,对于接下来的迁徙大事颇有裨益。”

“故而臣以为,齐王的生死,关系到我秦国对六国贵族的迁徙大事,如果处置不当,就很容易滋生隐患。对于齐王的赏罚要更慎重一些才可,还请大王思虑之。”赵佗一口气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闭嘴不言,等待大王最后的决定。

他对于自己的理由还是很有信心的。除了强调齐王建有功,将他和活命的魏王假、楚王负刍对比,以凸显杀戮齐王,会使得赏罚不明外。

赵佗更直接了当的点出了齐王建在迁徙大事中的作用,杀了有害,不杀反倒有益。

秦国是一个崇尚实际利益的国家。相比王绾说杀了齐王建,恐怕齐人会怀恨在心。

赵佗说的这个理由,更具体实际,也更有说服力。殿中诸位公卿,都略显惊讶的盯着这位年轻的大庶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