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该怎么跑,该怎么比,想要怎么跑,想要怎么比……
全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做决定就行。
兰迪和其余人,今年的主要精力和任务指标也都在百米上,自然让苏神200米以上,没有额外指标压力。
这种难得的“真空期”。
让苏神感觉十分的好。
他要在这里做的是……
大胆的200米推进实验。
他学习这个技术,学习这些先进的理念以及动作力学原理,可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为了百米。
200米。
同样适用。
虽然理论上来说,前侧力学和前侧技术,适用于100米到400米范围内的短跑比赛。
但是。
那只是理论上。
事实上的话,百米都还没有研究清楚呢,直道项目都还有很多东西,重新需要修订和推敲呢。
就算是拉尔夫。曼也都还没有其余的精力去研究其余的项目比赛怎么发挥。
事实上200米开始投入前侧力学技术,那都是东京奥运会之后的事情。
项目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
体系的推动,同样需要时间。
需要大量的实验样本试错以及重新的修订和修正。
再加上在百米运动上的迫切性。
自然是首攻百米。
这没有问题。
毕竟百米项目在短跑里面的影响力最大,你想要把自己的新东西推广以及让全世界都接受,那肯定是要首选最热门的项目上来开始。
因此,百米项目上有多少的问题,拉尔夫。曼都没想明白,现在很多东西都还是苏神自己强行利用超前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再强行推进。
200米?
那还是算了,近些年是没有时间干这个。
拉尔夫。曼是这么想的。
虽然在实验室里面推论出来,前侧力学就是适合100米到400米,可怎么推广,怎么把这个运用到项目里面成为专项化的燃料,那都是需要长时间去磨合和详细研究的地方。
甚至可以这么说……
拉尔夫。曼,只是在理论上提出了100米到400米,适合前侧力学技术。
然后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百米的前侧力学开发上。至于200米400米这些项目……
很遗憾,他只提出了一个理论上的可行性。
就没有后续了。
起码现在。
暂时还没有后续。
苏神这里,等于是提前开始了给他的200米推进铺路,或者说是……直接大步流星的往前跑。
你要知道,动态强度的产生涉及身体四肢在高速运动中产生力的能力,随着收缩速度的增加,身体产生力的能力会出现下滑。
甚至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