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正一品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 第209章 功在千秋(第1页)

第209章 功在千秋(第1页)

太上皇后不着痕迹地勾了勾嘴角,看来戳破那层窗户纸后还是有用,如今可以光明正大地给他儿子撑腰,不像以前,故作敌对,让儿子多了多少愤恨。

不过如今想要冰雪消融也没那么容易,多年隔阂岂是说散就散的,还有眼前的景泰,流放途中丧了母亲,失去亲人,这笔账,人家要不要记?

景泰起身,默默无言地弯腰:“臣见过太上皇,许久不见,太上皇可还好?”

“如你所见,我不是皇帝,如今移至西行宫养老罢了,若不是你回来,我也懒得出来露面,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天下交给年轻人便好。”

太上皇话里有话,席下有人立刻低头,这是明晃晃地公开支持皇帝,此前谁说皇帝和太上皇不和,太上皇不肯放权?全是子虚乌有。

也有人心下终于恍然,为何李拜离开时太上皇仅仅是打赏送别,丝毫没有挽留,原就是父子一条心,只有李拜被耍得团团转!

凌不语左右看了一圈,众人神色不一,有喜的,有怒的,也有一脸麻木的,恐怕只有自己是看戏之人,不在仕途,只觉得这是一出连环戏,好戏!

不愧是皇帝,抓住南风巷后果断出击,既是牵出了端王,那就逼得太上皇不得不出面,这一出面,岂不是直接面对景泰,化解两人当年恩怨,一笑泯恩仇以示支持。

再来能震慑李党,打破他们的最后幻想,所谓的最后靠山,最大靠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早就不牢靠了,还做什么痴心梦,妄想有人能脱颖而出坐上右相之位,痴心妄想罢了。

至于太上皇,他可以让儿子们互相厮杀,但不能杀手足,厉王如此,端王也是如此。

要保住端王一条命,太上皇必须有所付出,这才是皇帝要请太上皇过来的原因,至于太上皇后,自然是和陛下一条心,无论何时都会站在儿子一边。

这种无形的交换无需讲出来,一旦设身处地,该懂的都懂,太上皇方才主动与景泰交谈,便是示弱,以此来保端王一命!

交易达成,皇帝这一计又成了,欸,凌不语心想以后在皇帝面前更人谨言慎行,这家伙的心计真是深沉,当然,太上皇也不差。

再想到刚才那引得众人遐想的一幕,凌不语眼角微垂,不知道小五那丫头发现没有。

景泰面对太上皇依旧平静,他坦然以对,让人看不出喜恶,只有太上皇看着他的满头白发仍旧感慨,端起酒杯来:“景泰,保重身体。”

既是要归位,这身子骨必须得好好调养调养,否则右相之位坐不了几年又得特色新的人选,皇帝儿子的如意算盘岂不是打不了几年。

太上皇后抬头,端木崇说道:“朕已经让太医院好好安排,先着景爱卿好好料理身体,待身体好转再就职不迟,另外,景家老宅也需要修葺,朕另赏了一座宅子。”

看来皇帝把景泰的后路都想好了,衣食住行是彻底不用担心,另一边,宁国公两眼冒出精光,太好了,终于有人来分担公务,这些天他可是食不下咽,鼻头冒出个红包。

“多谢陛下,臣……”

“右相之选,非你莫属,景爱卿不必多虑,你在岭南的建树朕已经着人调查得一清二楚,岭南提拔了你一手带出来的属下,你无需担心,以后在都城尽心尽力就好。”

端木宏说得轻飘飘,早将之前的事情翻篇:“事实上,如今的科举已经采用了景爱卿曾提出来的密卷批改制,而兴太学之事,朕也准备提上日程。”

没有什么比预想能成为现实更能打动人,景泰的种种构想都曾是他做梦也想实现的,如今在皇帝的着手下正演变为现实,这不正是最好的发展方向?

景泰这些天得到的信息并不多,但构想被具象化,这种诱惑无法阻挡。

偏在此时,端木崇又一脸欣慰地看向太上皇:“何况,太上皇准备亲自出马主持太学,恢复太学制,将民间书院的资源还予百姓,景爱卿觉得可好?”

景泰难掩心中激动,不禁激动地看向端木长卫:“太上皇若是愿意,实乃民之大幸!”

凌不语暗道皇帝真是懂得攻人心,景泰扶植岭南学子就是为了让他们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但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他能管得了多少学子?

根源还是要将生源分流,教育资源哪怕在许多年的后来也做不到公平,学区房的出现注定贫富差距决定教育资源的差距。

既然做不到绝对公平,也要相对公平,太学制取消后,权贵子弟纷纷涌入民间颇有口碑的书院,对比白鹿书院的现在与从前,弊端已经开始显现。

不同阶级的学子聚集在一起必要分个等级高低,程远等人在书院遭受冷暴力就是最大的弊端显现,再若有先生不能一碗水端平,不看学业看家世,书院的作用毁矣。

白鹿书院名声在外,院长出名的清明都尚且如此,何况是其它书院?

凌不语环顾四周,不少人还沉浸在血光的冲击中未能恢复,还有不少官员正侧耳听着上首的说话,刚才三言两语中就将他们后代接受教育的方向逆转。

不过凌不语觉得若是自己倒也会欣然这种变化,以后权贵子弟聚集在一起,由皇家主持的太学必定师资差不到哪去,以后不仅是读书,还是一个小小的名利场。

各种官员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孩子的交往也会影响大人,啧,想想就觉得热闹。

但对于程远这样的普通学子来说,这样的改革还是有好处,起码民间的教育资源更大的还给需要的人,且太学不仅仅是按阶级教学,还有按能力教学,也能体现因材施教。

不是所有的世家子弟都适合进学,学一门技术不是也很好?而且新的太学制开始,想必也会将门槛放低些,让真正有技术天赋的孩子能进去学习,获得更好的利用。

这样对元昌国培养栋梁之材更有帮助,复兴太学实在是明智之举,功在千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