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 > 代跋 向老兵致敬(第1页)

代跋 向老兵致敬(第1页)

(代)跋向老兵致敬

我爸是在朝鲜战争后期参军的。因为他是学生兵,有文化,入伍就是干部。他们一行十多人从四川走到东北去报到,一路上大家都担心,不知道现代战争怎么指挥,美国鬼子好不好打,结果大部分人找了各种门路和理由都溜掉了,只有我爸和另一个人最后参加了志愿军。他们坐船刚到朝鲜,中美就签订了停战协议。上级命令他们立即回国加入海军,于是他成为了中国海军导弹部队里最早的成员之一。虽然我爸实际上只有大专学历,可是在当时的军中,他就已经算高级知识分子了。现在成群的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在那时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几十年后我想起来还是觉得惊讶,一群手提步枪、吃着炒面、基本上全是文盲的农民军队,居然跟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打了一个平手还略占优势,无论怎么说都是奇迹。

随后的20年,我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东青岛和辽宁葫芦岛的海军基地里做岸防导弹科研,也去过新疆、青海、广东等地。我妈那时在西安工作,坐火车到青岛去跟他结了婚。我看过他当时的照片,身穿海军军官的军服,非常帅也非常有型,我妈能看上他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当时的工资也挺高,给我买了一台国产第一批的电子管收音机。我经常爬到收音机后面去找,不知道播音员阿姨是从哪里钻进去的。他还花5元钱给我买了一把玩具手枪,是当时最贵最好的,那也是我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

“文革”中不知道来了一个什么运动,让大批官兵复员,我爸也被踢出部队,回到农村种地。我爸老实听话,跑到西安拉我妈跟他回乡当农民。我妈坚决不同意,说那样的话两个孩子就完了。其后1年半我爸就是盲流,没有户口、没有工作、没有钱,也没有粮票。为了填饱肚子,我妈用1斤粮票换5斤红薯,天天顿顿都是它,吃得我满嘴长泡拉不出屎来。我妈每天晚上抱着我哭,说我们明天就要上街要饭去了。我爸压力巨大,整天不说话,有一天突然无故晕倒,我妈喊了他很久才把他叫醒。我写到美国大兵服役20年就可以拿终生养老金时不由地感叹,美国之所以强盛,与它善待为国拼过命的人有关。我也非常感谢我妈当年的坚持,她只要后退一步,我今天也许就是四处打工的苦力了。那些农民工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勤快,他们只是没有机会。在美国你只要肯去当兵,政府就给你上大学的学费。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给所有愿意努力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上升机会。

后来政府终于同意我爸转业进我妈的工作单位,随后我们全家被下放到陕南、陕北的几处穷乡僻壤。那里没有电灯,每天夜里我们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听我爸一遍又一遍地讲他们试验“海鹰”导弹的故事,想象着那两个阳光明媚的天堂——青岛、葫芦岛。我爸因为资格老,下放时被安排做一个小官,可是上级来视察时,别人都是报喜不报扰,只有他总说实话,把问题、困难全翻出来。领导也是人,谁不喜欢听好话?所以他总混不出名堂来。

改革开放后,大家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我爸这样的人,当然什么也捞不到,在一个闲职上干到退休。我有我爸的基因,又没有任何关系,也是混得穷困潦倒。在我最艰难的时刻,我爸不仅没有找门路求人去帮我,反而时常写信来教育我,让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这些人,一生都是这样,可以说是愚忠傻孝,也可以说是忠诚坚忍。他们有他们的情怀,超出了我们许多人可以理解的范围。

我出国时,我爸其实是不赞同的,可是他也明白我的无奈。我站稳脚跟后,接他来美国玩。在华盛顿朝鲜战争纪念碑前,他脸色严峻,久久不语。在纽约哈德逊河上遥望曼哈顿时,他认为只要再有几十年和平,中国的建设不会比美国差。他对美国印象最深的是管理井井有条,总说我们要学习。他不愿去看码头上展示的美国航母,他说要看就看我们中国的军舰。

再一次见到我爸时,他已经病入膏肓,有再多的钱、再好的医院也来不及了。那时候他已经开始糊涂,我在病房陪他,他总是半夜爬起来往外跑,嘴里不停地唠叨着:“青岛来人了!葫芦岛来人了!”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仍然魂牵梦绕着他奉献了整个青春的青岛、葫芦岛。

我一直想写点什么纪念我爸,可是他既不是出身名门贵族,也没有做出惊天伟业,他像我们周围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悄悄地出生,默默地工作,静静地离去,我实在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我爸去世三个月后,我遇到了一鸣。他在美国海军中当兵八年,刚从航空母舰下来。我跟他商量几句,当即决定把他的航母经历写成书,也算帮我爸圆一个梦。我要把这本书供奉到我爸的墓前,我还要告诉他,爸,咱们国家也有航空母舰了,很强大很威武,它的名字来自你长期工作的省份,叫作“辽宁”,它的母港也是你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青岛。

海 攀2013年3月12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