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穿到古代的文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科举考试并未考臣是否懂得修建陵寝。”梁成不知萧瑾这个问题是何意,但是也如实回答了。

萧瑾看他把科举制度这个话题提出来了,便也不再为难他,贬了他的工部尚书之位,让他去一个小县城做县令。然后让工部侍郎带着人查明原因。

解决了陵寝的问题后,萧瑾靠在椅背上,把玩着自己手上的扳指,开口问,“科举选出来的工部尚书不懂工程建造,看来这科举制度该改一改了。众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底下的大臣交头接耳,和旁边的人小声的谈论着科举制度到底该不该改,但是谁都没有先出声,站在最前面的两位丞相没有同旁边的人交谈,只是有时会抬起头看萧瑾的表情,揣摩萧瑾的意思。大殿里越来越吵,站在萧瑾旁的太监一声“肃静”,才安静下来。

萧瑾也没有逼他们现在就表态,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在下次上朝之前将各自的想法以奏折的形式呈上去,这才散朝。

星玥酒馆

江如星点了一盘厨师刚研发出来的炒花生米,一壶清酒,坐在角落里,偶尔看向窗外。这几天,江如星都是这种状态,前几□□上提出的科举制度改革至今也没有消息,朝中大臣为了这事在朝上吵得不可开交,有的认为老祖宗的规矩不可更改,有的认为科举之事事关国家根基,不可随意更改。总之,支持改革的寥寥无几。不过幸运的是宰相陈大人并没有明确反对,江如星决定找个机会与其谈这件事。

“老爷,江侍郎登门拜访。”陈府管家对书房中正在看书的陈大人说。

陈大人在先帝在世时就已经做到了宰相,他与先帝关系亲近,二人以兄弟相称,先帝驾崩之时,先帝以兄长的名义请求他,好好辅佐萧瑾。他也算是萧瑾的半个老师,在萧瑾即位的这几年,他尽心辅佐,从无异心。

“下官拜见陈大人。”江如星进入书房之后拱手行礼。

“不知江侍郎前来所为何事?”陈大人对于江如星的到来并不意外,几天前江如星与萧瑾在朝堂上相互配合,他当时就看出来了,这几天迟迟没有表明立场,就是等着江如星前来找他。

“不知陈大人对于科举制度改革有何看法?”江如星也没有拐弯抹角,在下人都退出去之后,她直接说道。

“如今的科举制度当然有不妥之处,但是贸然更改,牵扯甚大,极有可能引发动乱。不知江大人可否有更为详细的计划?”陈大人说。

江如星来之前就事先准备好了之前完善后的改革方案,听闻陈大人感兴趣,便直接拿出来。陈大人看过之后,心里有了底,他顺势问了几个问题,江如星都对答如流。江如星提交的方案中不仅包括改革的措施,还总结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陈大人因此对江如星刮目相看。

“本官听闻前户部侍郎贪墨之事中,江大人立了大功,而后又制造藤牌,写兵书,军中将士对江大人很是敬佩。此次科举改革若成,江大人又是大功一件。江大人如此积极行事,是为何故?”陈大人说完之后眯着眼盯着江如星。

江如星越听越不对劲,她没想到自己办事太积极也会惹人猜忌。陈大人这番话既是敲打也是试探,他尽心辅佐两代帝王,先帝与萧瑾待他不薄,他无心帝位,若是江如星有异心,他不介意替萧瑾除掉她。

“当今圣上赏识下官,下官心怀感激,只能用心办事,以此感谢圣上知遇之恩。当今圣上心系百姓,是最适合做帝王之人,下官只希望辅佐皇上,创造一个皇上理想的太平盛世。”江如星被陈大人盯的头皮发麻,她在脑海中飞速措辞以表忠心,打消陈大人疑虑。

陈大人看江如星神情并无异样,暂时打消了对江如星的怀疑,随即表示,“希望江大人说到做到。科举改革之事利国利民,本官自会仔细斟酌。”

江如星听陈大人如此说便告辞了。陈大人的态度如何,她暂时不清楚,但看刚才陈大人看她的方案时频频点头,他支持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如果陈大人同意的话,朝中正在观望的人应该也会同意。这样,支持的人就过了半数,阻力也会变小。

江如星从陈府出来之时已过午时,今日她刚好休沐,拜见完陈大人也算了却一桩大事。刚才出门时,听见陈府的下人议论,陈府的小姐已过双十年华,还未定亲,陈大人因此事不止一次同她商谈,但最后都被拒绝。

陈府的小姐,那不就是陈初晚吗?陈大人只有一子一女,儿子战死沙场,夫人伤心欲绝,便跟着去了,他敬重夫人,不愿续娶,独身至今。

这么看来,萧瑾和陈初晚还是有可能的,一个不愿立皇夫,一个不愿嫁人,之前给萧瑾出的主意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闲得无事的江如星在外转悠,不知不觉就到了星玥酒馆。星玥酒馆已经开张一个多月了,她还没有进去看过,既然都到跟前了,不妨进去转转。

她进去之后挑了个不那么显眼的位置坐下了,等待上菜的间隙,听旁边的人在议论先帝陵寝塌陷一事。说到这事,江如星不得不感叹,这工部侍郎也是不争气,好不容易有一个升官的机会,他偏偏抓不住,带人找问题找了大半个月,也没找到问题,那陵寝至今还是塌陷着呢。皇上也因此降了他的职,张贴皇榜,四处寻找经验丰富的工匠,到现在还没消息。

“高兄,听闻你擅建造房屋,对先帝陵寝塌陷一事有何高见?”

“这陵寝修建哪有那么简单,这其中的宫殿布局,墙壁的漆料,支撑的柱子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如今的工部都是一群只会读圣贤书之人,对这陵寝修建可谓是一窍不通。谢兄可看着吧,还会有人因此被贬呢。”高建听有人问他,索性就和盘托出,话语中都是对工部官员的嘲讽。谢兄听他说的话如此狂妄,赶忙提醒他,隔墙有耳。高建不以为意,但还是收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