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祖宗基业什么意思 > 第 19 章(第1页)

第 19 章(第1页)

随着高拱和郭朴的被迫致仕,在世宗执政的五十五年里,被皇权压得喘不过气的言官们好似一举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大礼议”事件中被十六条人命震慑的御史、给事中们瞬间复活,盯着整个京师跃跃欲试,人人都想参一本权贵。好搏个流芳百世。而首辅徐阶因为杨继盛等人之死的心结,总是像只老母鸡一般,张着翅膀护着身后的言官们。

有当朝首辅的庇护,言官们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仅仅隆庆二年这几个月,当今天子便被言官们指着鼻子骂了不下二十回。

中秋节他想摆宴,徐阶便上奏“先帝未撤几筵,不可宴乐”;后来他心血来潮,又命令宦官督导团营,于宫内练兵备武,徐阶便“力陈不可而止”。

妃嫔们为争夺宠幸,命家人在民间四处搜索美人,御史们简直是被挖了祖坟一样,跳起脚来骂隆庆皇帝贪欢好色。虽然他确实有沉溺女色的势头,但他自认为自己是在为大周江山开枝散叶而辛勤耕耘,偏偏有苦说不得,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个恶名。连着三天,皇帝上朝的时候脸都是黑的。

七月,宫中酷暑,娇嫩的年轻妃嫔们抱怨不止,其中新怀身孕、又正受盛宠的庄淑妃更是体弱难支,皇帝心疼不已,便生出了移驾南海子游玩避暑的想法。徐阶立刻上奏劝止,皇帝这次大概是忍无可忍了,一意孤行。徐阶当朝被驳,大概是一时心灰意冷,竟然提出致仕。皇帝骑虎难下,在内朝濮卢、冯保等人的煽风点火之下,干脆也允准,徐阶就此告老还乡、挂冠而去。

徐阶前脚才走,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麾下贤才众多,皇帝立刻升赵贞吉入阁,提拔了一批对他比较顺从的新官员。到了隆庆三年,在太监陈洪、孟冲和李芳等人的谏言下,皇帝又顺水推舟的召回了“在家养病”的高拱,重为文渊阁大学士。

而接到诏书的高拱,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度的热情,甚至等不到雪化,不顾腊月的酷寒,从家乡日夜兼程赶往京师,以大学士兼掌吏部的身份重回皇宫。

再转一年,司礼监濮卢急病,掌印太监腾出空位,按例该是秉笔太监冯保顶上,高拱却推荐了陈洪;几个月后,陈洪后因故触怒皇帝被贬,高拱又推荐了孟冲——显然是为了自己闲赋之时这两位的美言——故而冯保与高拱的梁子结得很深。

高拱起复一事,令与其有旧隙的胡应嘉惊吓破胆而亡,曾弹劾他的欧阳一敬也在解官归田途中郁郁而死,可见此人刻薄之名昭著。而内阁之中,赵贞吉作为高拱、章涵的前辈,难免生出傲慢姿态,但论入阁时间,高拱在赵贞吉之前,加上二人分掌吏部、都察院,赵贞吉统领的是高拱最恨的言官,二人的矛盾日深,到后来连首辅李春芳也无法调和了。

隆庆四年十月,奉御令,高拱与赵贞吉联手检查科道。高拱兼任吏部尚书,掌六科考评;赵贞吉作为都察院掌事人,统领十三道监察御史。检查之中,二人意见相悖,这几年积攒的不睦爆发,高拱手下给事中韩楫弹劾赵贞吉“有所私庇”,赵贞吉亦不甘示弱反过来弹劾高拱,高拱上疏辩论。二人本势均力敌,奈何高拱与皇帝交情匪浅、深受信重,更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襄助,赵贞吉被迫留下一句“勿令久专大权,广树众党”,告老还乡。

同年,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陈以勤与高拱意见不合,辞官退隐。

隆庆五年,南京给事中王祯上疏指责首辅李春芳“亲已老而求去不力,弟改职而非分希恩”,是为“不忠不孝”。李春芳上疏辩解,称自己“臣果忠实乎果欺诈乎,皇上圣明内蕴,无微不照,自然辨察”,但“忝居丞弼,既经丑诋,岂可复玷班行之首”,再次请求皇帝将之“即日放归田里”。隆庆皇帝下旨挽留,但李春芳连上四疏,皇帝也不胜其扰,最后下《赐大学士李春芳归田敕》,言“特从说请,用遂雅情”。

中极殿大学士、首辅李春芳于是告老还乡。皇帝下旨,令高拱接任首揆,并取曾同为裕王府讲侍的殷士儋入阁。

十一月,高拱心腹张四维被弹劾,高拱疑心是曾在裕王府就与他不睦的殷士儋指使,令给事中韩楫当庭相诘。

殷士儋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论资历只比高拱晚两科,被韩楫一个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小小的七品给事中逼问到脸上,实在是怒不可遏,将笏板摔在地上,道“若逐陈公,逐赵公,复逐李公,今又为四维逐我,若能常有此座耶?”,尔后竟然撸起袖子、当着隆庆皇帝、东宫太子和六部众臣的面,一拳给高拱揍了个满脸开花。

前朝嘉靖皇帝在位时,因“大礼议”大获全胜,因此对文官从不客气,加上严嵩父子心狠手辣,动辄廷杖伺候,扒光了裤子按在殿前直接打。但隆庆皇帝性情温和,在裕王府时又一直受诸位讲读学士的教导,对儒臣们非常尊敬。就算有政见不合,几位阁臣也都是自请上书求去,面子做得十足。

高拱上与皇帝有共患难之旧谊,下有二十四监之首的孟冲襄助,自身又任首辅,早已习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光生活,冷不丁被殷士儋掀了桌子,一拳打了个斯文扫地,反应过来的时候几乎是气红了眼。殷士儋也不废话,上午回去,下午就把告老折子递进了内阁,高拱立刻以一种送瘟神的速度忙不迭把他一脚踢出了北平,只有交好的几个旧识敢去相送。

至此,隆庆五年底,嘉靖年间沿袭下来的旧辅,除翊铮的老师章涵外,悉被高拱排斥一净,内阁再无人敢撄其锋。

前朝纷争不休,后宫也再无宁日。

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着落了好几天,整个北平都被笼罩在寒意和落叶里,冯保告诉翊铮,皇帝这几天偶感不适,咳疾有些严重,翊铮于是递本入宫、请求觐见。毕竟是人子,礼节总还是要做到位的。

还没走到养心殿,就在门口看见了翘首以盼的李贵妃和庄淑妃,各自带着一群宫婢和几个年轻的美人,在养心殿前相峙而站,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冯保觑一眼翊铮的脸色,立马出声道:“小爷奉召觐见——”

庄淑妃于隆庆二年生了栖霞公主以后一直盛宠不衰,本来年轻气盛,当年入宫的时候容貌也曾艳惊四座过。皇帝大概是年纪大了,想换换口味,居然挺喜欢她这个骄纵任性的脾气,陈皇后又久病,庄淑妃这几年来没少给李贵妃上眼药。

当年怀着栖霞公主的时候,太医说大概率是男胎,庄淑妃是连太子的面子也不买的,翊铮想着,不知道她这几年脾气收敛些没有。

她走到殿前,本以为她和李贵妃起了争执,大概是正在气头上,只怕又要甩她一个白眼或者是什么,却没想到她见到翊铮,两眼瞳孔一缩,竟然立时止住了话头,拉着栖霞公主屈膝行礼:“栖霞,快给你兄长请安道万福!”

翊铮惊讶之余,简直想抬头看看今天的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的,但又想起今天是阴雨天,没太阳。但妹妹请安正常,庶母屈膝她可不敢大喇喇直接生受了,避开让了一个身位,彬彬有礼道:“娘娘侍奉父皇辛苦,不必如此多礼。”

庄淑妃挂着一丝笑容,还想多说什么,她另一侧的李贵妃倒是笑吟吟先声夺人:“是啊,淑妃又要照顾公主又要侍奉皇爷,可真是太辛苦了,还不赶紧回去歇着?皇爷这里的汤水我来送就行,不牢你费心了!”

她转过头去,见到李贵妃妆容精致,简直是容光焕发,望着我的眼神第一次有了热情,甚至是人母的脉脉温情:“翊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