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祖宗基业什么意思 > 第 13 章(第1页)

第 13 章(第1页)

正午的太阳照得人昏昏欲睡,明晃晃的悬在头顶上,哪怕是站在屋檐的阴影底下,翊铮也觉得有些睁不开眼。

文华殿地处高阔,远远的能听到宫巷里侍卫们巡逻时甲胄相撞的细碎金属声音。她抱着手靠在廊柱下,很没个正形——实在是太热了。

来往的官员们认得她,毕竟裕王世子在宗室里是出了名的俊秀,纷纷诧异的行礼打招呼,她也笑眯眯的一个一个回过去。直到曾担任王府讲读学士、现任国子监祭酒事,与裕王关系最好的高拱从殿前路过。他走路的时候目不斜视,宽大的玉带在腰间扣得一丝缝隙也没有,没有表情的时候脸一向都是沉着,眉心一道深刻的纹路,显得十分严厉,迈着方步从翊铮面前径直路过了,走出好几步才反应过来旁边是个熟人,又调头来见礼:“殿下怎么在这?”

翊铮笑着道:“来等徐公。”

朝中姓徐的大臣不少,但是能当得起徐公二字的,也只有如今的内阁要员,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般称少湖公。

高拱有点疑惑:“殿下寻少湖公作甚?”

皇帝疑心重,裕王和景王从来不掺和朝臣的事,也根本不和百官相交。

翊铮说:“裕王府今年的岁赐又没发下来,父王说家里快没米粮下锅了,要我来找徐公讨点。”

这自然是指嘉靖四十五年南巡,翊铮得罪了严世蕃之事。后来裕王府被连着扣了三年的岁赐,裕王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嵩,这事情才揭过去。堂堂皇子沦落到这个地步,当时在朝臣里掀起了好一阵同情的议论,

高拱与裕王有师生情谊,是王府诸位讲读学士之中与裕王关系最好的一位,脾气也一直雷厉风行、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听说过了没几年,严世蕃又故技重施,自然怒气上头,当即脸就黑了:“竟然还来这一套,他们真当殿下是随意能作践的不成!还有没有王法了!”

翊铮也不恼,只是摆了摆手:“肃卿先生不必如此动怒,不过是一点金银,大不了快饿死了我就去万寿宫找皇祖父哭。宫中耳目众多,肃卿先生心直口快,可不要让别人听了闲话,在外面乱传。”

高拱恼道:“高某行得正坐得直,敢说出口的话就不怕别人知道,有什么好怕的!”

翊铮依然笑。她想,高拱才华横溢、行事雷厉风行,是个治国的大才,就是这性子。。。。。。如果有一天他出事了,肯定是倒在这张嘴上。

两人又寒暄几句,高拱还有公务在身,只好怒气冲冲的走了。

算了,他这样喜怒摆在脸上的,总比严世蕃那种笑面虎强。再说了,他也的确是为裕王府鸣不平,如今严家父子气焰滔天,还能公开为裕王府说话的,可能也就高拱这样的人了,还是要领他的情分的。

翊铮又在檐下百无聊赖的等了会儿,见一个穿着一品大员服色、须发皆白的老者,慢慢吞吞的从文华殿出来,不急不慢的往门口挪。阳光之下,那老者表情十分祥和,哪怕被盛夏的大太阳晒着,也完全不见一点心慌气躁,如在林间踱步一般,走得十分闲适。重重叠叠的朝服扣着,他脸上一点汗意也没有,犹如闲庭信步,十分淡定。

翊铮三步并两步迈了过去,直冲冲拦在老者面前,先挂上三分笑意:“少湖公留步!”

徐阶半路被截,一点也不见惊讶,依旧慢吞吞抬了抬眼睛,不知道是迎着光有些看不清楚,还是年纪大了有点老花,看了翊铮好一会儿,才不疾不徐道:“噢,是裕王世子殿下,可有什么要事吗?”

翊铮拱了拱手:“已经过了发岁赐的日子好久了,裕王府的份例还不见来。家里快没米下锅了,我父王谴我来问问少湖公。”

徐阶说:“此事归户部掌管,我并非户部尚书。”

翊铮笑道:“我自然知道。但是少湖公觉得,我今日去找户部尚书,难道就能得到什么回复吗?”那也是个和严嵩穿一条裤子的主儿。

徐阶说:“可我也只是个次辅啊。”

翊铮说:“我也没说今儿个非得解决这件事啊。家里没米下锅了,我又正当青壮,吃得有点多,我去少湖公家里蹭顿饭、给裕王府省些米粮还不行吗?”

徐阶这会儿表情才真正有了些变化。他的眼睛睁开了些许,仔仔细细又看了翊铮一眼,但还是很淡定:“噢,既然如此,那殿下就随我一同回家吧。”

他依旧慢慢吞吞往门口走,徐府的马车正在那里相候。翊铮也不急,背着双手踢踢踏踏的跟在他身后,就像个普通的少年郎陪着行动不便的祖父,两个人在日头底下缓缓行出了宫门。

两个人在徐府相对无言的吃完了一顿便餐,徐阶坐在原处,看着翊铮放下筷子抹抹嘴,才开口:“殿下觉得,饭菜还可口么?”

翊铮点头:“十分清淡养生。”

“我年纪大了,许多事情也管不动了,就连饭菜也只能吃些清淡少盐的。”徐阶说:“平时的公文也是助手代读,我自己是看不完那么多的。”

翊铮似笑非笑:“少湖公谦虚了。”

徐阶又说:“所以呢,我在这个位置上平平安安致仕就很好,多的事情也就不怎么想管了。”

翊铮没答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他,室内一时沉默。

徐阶懒得搭理,干脆闭目养神起来,却听得少年人的声音在室内响起,清朗而平缓:“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这诗句尾音未落,徐阶本半阖着的双眼霍然睁开,霎时间那双眼睛锐利逼人,哪里像是一个花甲老人的眼睛?电光火石之间,那双眼睛锋芒毕露,和他素日温吞迟缓、万事不管的作风实在是大相径庭!

“少湖公,距杨仲芳、杨继盛先生作《就义诗》已经十六年了。”

徐阶满脸平静:“世子有话不妨直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