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小说

第7小说>开局大明就登基 > 第53章 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第1页)

第53章 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第1页)

第53章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

【这里也要稍微解释一下,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推行科举制度,离不开当时的政治格局。】

【宋朝时期,盘踞在这片大地上的大多氏族,已经衰弱到极致,甚至绝大多数已经消亡,而并非才刚刚开始衰落。】

【而这些家族势力能够保存千年,如今却在宋朝开始衰落,其原因其实还得追溯到唐朝时期。】

【那么,我们必须不得不提一个人了,他就是黄巢。】

【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同时也为后世消除了诸多的世家集团。】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出生时,虽然距离晚唐有一段时间,但也有诸多老人经历过那个时代,多多少少也向他讲过黄巢的威名。

据说当时的黄巢目无王法、不分贵贱,任你是普通百姓还是荣华富贵的大人物,再黄巢的手下,只要犯了大错,都逃不开那染了血的利刃。

没有例外,没有特权,真正做到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从某种角度上讲,自己的宋朝也是多亏了大唐的覆灭,才有了问世的资格。

而黄巢可是帮助他加速了大唐的消亡,更是帮自己清扫了世家这一巨大的阻碍让他得以无需面对那些难缠的世家贵族,大举推行科举制。

似乎从某种程度上说,黄巢还是他的恩人。

——

唐朝,贞观三年。

他们也清楚,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出现,大多都是世家的重重压迫和朝廷的赋税相结合的恶果,他们如今追随自家的陛下,自然也是认同他的以民为主的理念,决定推行利民的科举制。

他们自然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即便他们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要艰定的执行!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真正彻底的推举科举制,要付出如此严重的代价!难道真的只有将贵族彻底的消灭,百姓才能有出头之日吗?

这个结果过于残酷、过于血腥,诸多人不愿意接受,即便这种物理上的消灭是最彻底的,有效的。

【在治理朝政上,赵光义以身作则,表现出喜好文学的倾向。】

【同时他还曾昭告天下:“天下虽以武克之,却终须文德教之!”。】

【接着,便开始了大力扶持底层的教育,扩大文官的基数,此外,对于文臣不断提拔也开始了。】

【思想上开始主张以文驭武的策略,当然,赵匡胤虽然想要约束武将,但却并不想将大宋毁在自己手里。以文驭武的大多为内地之洲,边境依旧以武将为主。】

【然而他却忘了,后世皇帝们身在内地,却是越来越难以掌控逐渐庞大的文官势力,最后,甚至出现了诸多文臣担任边境知州、在军中任职的现象,最后更是成了惯例!】

——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有些反感,多读书扶持文臣也确实是应该的,毕竟武将们即便是在自己手下的时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